Wednesday, August 24, 2005

政治混濁則黨學興

政治混濁則黨學興

潘永強


巫統即將召開常年代表大會,自去年黨選以來,党內派系政治暗潮洶湧,故近期巫統上下動作頻頻,各種離奇怪論紛紛出現。例如,有人就倡議,巫統要辦自己的大學。此議看似不甚受落,可見巫統党內尚有聰明人,須知普國之下幾乎皆是党校,何必自己掏錢出來辦大學?

政党辦校,莫名其妙,然則此種壞風氣越吹越烈,正反映本國政党功能的腐朽與凋萎,政党利用大學為擴充政治資源之工具,卻視教育與學術品質為無物。各族群政党爭辦大學,也反映教育資源分配失靈,這些党校還進一步深化種族分歧與兩極化。

政黨辦理的大學,雖然不是國立體制的官學,但也算不上是私學,它們絕非獨立於國家和政治的民間辦學,明顯帶有政治目的。這類党校非官非私,故可稱之為“黨學”。雖然東西方教育史皆有官學與私學之傳統,我國則另闢巧徑,官學、私學、黨學三足鼎立,令人嘆為觀止。

按中國歷史常理,當政治較清明時,官學盛而私學衰,反之,政治紊亂則私學盛。中國由於治少亂多,所以發達教育之責,多落在私學。私學較平民化,講學較為自由,每有大師起,即成為學術重鎮。錢穆曾說:以歷史大勢而言,在野講學,其勢力常超過政府所提倡,有其師,則四方學徒響應群集。師道殞落,學亦中絕。

可見,傳統帝制中國,即使皇權抬頭,或者政治混淆不清,教育體制中仍有獨立與自主空間,全因為民間尚有私人講學,包括書院制度,確保知識與學術的自主與清醒。在胡適看來,所謂書院的精神,大致有三點:一是代表時代精神、二是講學與議政、三是自修與研究,其中以後一點最為重要。這股私學淵源,更保障了自由、抗議和批判的意志,以及千年學術文化傳統之不墜。

然則,今日的馬來西亞,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。由於國情之扭曲,政界之腐敗,學界之懦弱諂媚,在此等政治混濁風氣之下,民間私學未必轉盛,而且頗受打壓(淘金的“商學”則屬例外),反而竟是黨學勃興,有人更吃髓知味,結果辦黨校者絡繹不絕。

屈指一算,馬華公會可稱為党學鼻祖,當之無愧,旗下先有破壞獨大運動的拉曼學院,後有拉曼大學,還有學前教育學院,以及不知所云的“終身學習運動”。馬華黨學披靡,令民政黨不甘受擠壓,終於也跟風開辦宏願大學。印度國大黨早有技術學院和醫科學院,與其處於競爭地位的人民進步党,也一度要在霹靂州設立進步大學云云,最後卻落得笑話收場。至於回教黨,在它的勢力範圍內,也控制不少宗教學校和宗教幼稚園,可謂黨政教三合一。這裡所述,只是西馬政黨的黨學情況,其實東馬政黨也不遑多讓,只是篇幅有限就不便贅述。

官學凋敝,而党學又排擠私學,可見這個國家無論政治與教育,皆屬混沌不堪,規範錯亂,真是政治混濁,才有黨學興。國立大學本有三座大山撗擋面前:種族主義、政治干預、官僚陋習,要解其困,除了革新求變,余下只有二途,一是政治局面的民主化,二是私立大學体制的成熟。短期內,民主化不容樂觀,唯有私學体制的發展形成良性競爭,才有可能糾正與彌補官學的缺陷。可惜私學未臻理想,就見党學暴起,學術與教育規範深受破壞,國內高等教育的困境只有越陷越深。

當前東亞各國,無不強調大學競爭力,爭取躍升為世界一流大學,因為高等教育關乎一國國運和知識創造力。只有馬來西亞,党學張狂,政客胡鬧,樂之不疲,社會則縱容放任,真個是拿本國的大學發展與人材培訓來開玩笑。國力之衰頹,看來指日可待,有跡可尋。

16-6-2005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