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August 24, 2005

沒有論述,只有語錄

沒有論述,只有語錄

潘永強

根據《現代漢語詞典》,語錄指的是:“某人言論的記錄或摘錄。”換言之,就是別人發言或文章中某些比較深刻意義的警句。

不過,在中文世界裡,人們心靈中對語錄的最深刻印記,就是文革時把毛澤東語錄當成最高指示。1964年5月,在林彪授意下,解放軍總政治部編輯出版了《毛主席語錄》,每條內容由若干段毛澤東講過的話,或寫過的短句,按同一內容輯錄而成,且註明出處。林彪說,這是“精神原子彈”,指毛主席的話句句是真理,一句頂一萬句,要急用先學,活學活用,立竿見影。

毛語錄問世後,成了中國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準則和道具,在文革初期,它幾乎成了全部生活的指南和一切活動不可缺少的道具。在毛澤東走上神壇的過程中,論者認為,這本語錄“發揮了《聖經》和十字架的雙重功能。”

從此,在世的領導人自編語錄,四處散發,在現代政治中就成了一個負面標記。

如今,逃離辯論的馬華總會長候選人黃家定,離黨選投票只有十天的時刻,匆忙自己推出《黃家定語錄》,不只令人失笑,也使人有時代錯置、個人造神的落伍感覺。事實証明,黃家定的確是一個缺乏現代感、無能力掌握時代精神的政治人物。

現代的政治,要求政治人物提出主張、闡發理念,以及表達立場,甚至發展出一套政治論述。所謂“論述”,不是胡亂拼湊起來的八股官腔,而是在反覆的思辨與嚴謹討論的基礎上,進而形成的有系統之理念主張。換言之,現代政治需要透過這種思考與辯證的過程,然後轉化為清晰且有層次的政治修辭,完整地面向人們,展開遊說。無論是羅斯福發動的“新政”、毛澤東提出的“新民主主義”,都是政治論述的現代操作方式。

一般上,只有在論述上有開創性的重要政治家和思想人物,至少要有李光耀或胡適這種地位,有經過深思與精練的想法,才有選輯語錄的價值。而且,語錄往往是在大量有意義、有思想影響力的文獻、談話、著作、演講中,抽錄編纂而出,這樣才有思想含金量,而非充斥水分,或是不湯不水。換句話說,是先要有論述,才有編選語錄的需要。

如果一個思想貧白、沒有核心價值、缺乏創造論述和思考能力的政客,從平時一些無甚意義和少有見地的官腔談話中,抽取片言隻字,自己出版自己的“語錄”,既無法有條理地呈現個人的論述,反而更暴露其思想的零碎和散亂,這種危險性,就不得不察。

《黃家定語錄》的出版,如果只是以競選文宣的姿態現身,正如一張海報、一份傳單那樣普通,實無可議之處。但是,如今它卻是以一種權威領袖的嘉言錄面貌出來,要“讓讀者進一步探討和學習這位傑出政治領袖的精神內涵”(出版社負責人前言),並且還請來社會賢達、碩學鴻儒出席表態,就令人倍覺噁心,嗅得出封建氣息。

一個提不出理念、提不出願景、提不出論述、逃離辯論、逃離思考的候選人,只好倉卒間吃老本,翻抄舊資料,東湊西拼,避免尬尷。《黃家定語錄》作為競選文宣,最多只有半個月壽命,但是,如果用心提出一份競選宣言,不管論証是否合理,它至少還有政治文獻的價值。

最後,茲引用劇作家兼捷克前總統哈維爾一段“語錄”,來反思當前政治與宣傳的關係:

“在我們所處的時代,那些不會善用媒體的人,就無法成為美國總統。目前政治人物利用顧問以提昇他們的媒體形象,許多人因為沒有顧問可以傳授在鏡頭之前做秀與發表演議的技巧,因而變得很無助。有些政治人物幾乎成了媒體的奴隸,以致於他們只是對著鏡頭微笑,而非對著人群微笑。即使他們摸摸小孩子的頭,他們也是在等待媒體以最佳的角度捕捉這個畫面。”摘自〈戲劇與政治〉一文,參見《政治,再見!》(臺北:左岸)

12-8-2005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